中央社台北二十五日電)中國考古界最近在西安舉行「紀念武則天入葬乾陵1300週年學術座談會」,有關人員透露國家文物局、陝西省文物局、乾陵博物館等部門已經著手改善乾陵的環境,修復乾陵的文物,準備大規模探勘乾陵陵域的文物遺跡,這使有關是否挖掘武則天乾陵的爭論再起。
新華社報導,在中國歷代帝陵中,乾陵是最特殊的,它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西八十五公里的乾縣梁山上,埋葬唐高宗與武則天,是中國唯一一座埋葬兩個皇帝的陵墓,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,至今未被盜掘。
報導說,中國考古界對於是否發掘乾陵一直爭論不休。四十多年前,陝西省文化部門遞交了「乾陵發掘計劃」,當時的總理周恩來批示「可以留待後人來完成」。一九七三年,郭沫若再次提議挖掘乾陵,周恩來仍表示,「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。」 這次陝西乾陵該不該發掘再次引起紛爭。力主挖掘的是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、唐帝王陵研究室主任石興邦。
他認為,乾陵是一座至今未被盜過的帝王墓,墓葬裡的屍骨,各種金銀器、陶器、木器、絲織品都極具考古價值。而且,中國考古界的專業和現代科技,能夠勝任對乾陵的發掘工作。何況,埋在乾陵內的大批文物,受地質氣候等因素影響,有逐漸毀壞的可能。
但是有更多的考古學家與石興邦的觀點相反,主要是當前的技術不足以對挖掘現場及出土文物進行妥善保護。例如歷次考古發掘,近半數的考古信息會丟失,特別是絲綢、書畫等文物,常常是陵墓一打開,那些鮮艷異常的絲綢就在瞬間氧化變成灰燼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