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|
|
|
|
台灣學者洪曉純主導的一項考古研究發現,卑南古玉在史前時代就貿易到菲律賓、越南、婆羅洲、泰國南部等地區,證明台灣先民早在三千年前,就有航海技術、發達的貿易及文化交流。
這項研究不僅對台灣史研究有很大的貢獻,也改寫了世界貿易的歷史。此研究成果將刊登於今天出刊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,並作為封面。
這項重大的考古發現,源於一只小耳環。畢業於台大人類學系所的洪曉純,二○○一年畢業後,偶然於菲律賓國家博物館發現一種來自古墓的鈴形玉珠,和卑南遺址的古玉十分相似,因此她從二○○三年便投入調查與研究,在台灣及東西亞各地比對當地出土的玉石器物,終於將這段被遺忘的歷史拼湊完成,定位出台灣在史前貿易的重要地位。
目前在澳洲國立大學攻讀博士的洪曉純,與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飯塚義之博士,及澳洲、越南等多國考古學者合作,利用電子探測儀分析過去考古發掘出的玉器成份。
今天發表的這篇報告中,分析了一百四十四件出土於台灣及東南亞各國的玉器,證實有一百一十六件玉器的原料來自台灣花蓮的豐田地區,且連玉器的製作方式都有雷同之處。
洪曉純指出,這項研究證實,台灣有涵蓋地理區最廣的史前海上貿易活動;在距今四千年前、比殷商更早的史前時代,花蓮地區所生產的台灣玉就已貿易到菲律賓北部地區,到距今二千多年前,台灣玉更廣泛地分布在菲律賓、越南、婆羅洲、泰國南部等地區,分布範圍長達三千多公里。
洪曉純認為,由此可見,台灣的史前文化對東南亞地區具相當重要的影響,這項研究也間接證實過去許多語言學者及考古學者提出「台灣是東南亞、太平洋地區南島語族起源地」的理論。
洪曉純最初獨力展開研究時,完全是自掏腰包,憑著一股毅力與決心,在東南亞地區尋找玉石標本,不只得進古墓採玉,有時還借住當地原住民的草屋,辛苦程度外人難以想像。
|
日期: |
97.02.25 |
文章來源: |
【聯合報╱記者薛荷玉/台北報導】2007.11.20 03:07 am |
參考來源: |
|
發表者: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